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旅游景点 > 营口西炮台

营口西炮台

关键词:西炮台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营口市西炮台遗址管理处
  • 电 话:0417-4830090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ykxpt@126.com
  • 感谢 lnyk002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415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简介
 营口西炮台位于营口市渤海大街西段,辽河入海口左岸,距市中心3公里。其犹如守边老将屹立于渤海之滨,昼夜守卫祖国海疆。,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 炮台设计  
西炮台的全部建筑系用沙土、白灰、黄土灌浆夯筑而成,由护台地、壕、围墙、炮台三、门三、影壁三、水洞二、蓄水池二,以及吊桥、营房、军械库、火药库、电线库、哨楼、防潮坝等组成。整体形如只东飞的大雁,主体呈凸字形,占地约6万平方米。主要建筑是大小炮台、围墙和护台壕。大炮台居中,东与正门相对,台通高8米,分两层:下层长52米,宽54米,高2米;上层长44米,宽43米,高4米。台顶四周筑有矮墙,高2米,宽1米多。墙下周围设炮眼八处。炮台东有一条长62米、宽9—12米的坡道,通达台上。顶围墙外有1米多宽的马道,以做回兵之作。大炮台左右各有一座小炮台,大 同,形制一致。台长16米,宽14米,高4.7米。围墙周长约800多米,墙宽2—3oy ,高3—4米,外陡,内有平坦马道,比外围墙低1米多。蓄水池一个在台院南,另一个在台院北,面积为1200多平方米,是当年驻兵饮水之源。三个门均在炮台东面。东围墙正中开下门,最大,设在围墙外凸处,两侧各开一旁门,均已倒塌。三个影壁都置于门外30米处,也已倒塌。正门所对影壁最大,高4米,长25米。围墙内有驻兵营房200余间,食堂在北蓄水池东岸。军械库在主炮台通向正门的坡道下。北围墙上有哨楼一,南围墙上有哨楼二。大炮台上也有哨楼。两侧翼蔽5余公里的土墙,基宽10米,顶宽5米,高2米。此墙用处有二:一为防止海水浸涌,起防潮作用;二为增兵防守之用。当年炮台上置有口径21厘米的铁炮2尊、口径15厘米的铁炮4尊、口径10厘米的铁炮4尊、三楞铜6尊、洋装炮36尊。经考察,这52尊炮都是当时中国江南制造总局兵工厂光绪八年造和德国兵工厂造。炮台配置这些大小炮不仅能纵射辽河下游河身,也能向东、南、北三面陆上射击。 

 历史 
 西炮台建于清光绪八年(1882年),竣工于光绪十四年(1888年)。它是清政府兴办北洋水师在东北沿海建筑的重要海防要塞。为东北地区近代最重要的海防工程之一。
据《辽宁省史迹资料》记载:“公元1894年(清光绪二十年)甲午中日战争中,清军曾在这里阻击日本侵略军。这年正月末,日军连陷大石桥、大平诸要地,清军退保田庄台,以防日人西犯。二月,日人欲进营口,夺我炮台。海防练军营管带乔干臣率兵500发炮猛击,日兵不得逞,复派兵百余人由埠东渡辽河,潜入。干臣度不能守,变退兵田庄台”。营口失守后,炮台、房舍都被日寇破坏,仅存台基。
1894年,营口西炮台经历了著名的甲午海战,在中日甲午战争中,发挥了巨大作用,清军海防练军营管带乔干臣曾亲率清军利用此炮台阻击日本侵略者,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。
1900年8月12日,俄兵占领营口后,又将西炮台在甲午战争后添置的巡船,尽数捣毁,库存弹药、服装等也全损失。1948年11月2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营口时,抢占西炮台之后,迅速插入海岸,断绝敌人的海上逃路,并全歼逃向海滩之残敌。
营口解放初期,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守炮台时,曾在主炮台正中修建了望楼一座,在围墙上置铁堡数个。1987年,为恢复营口西炮台原貌,经辽宁文物主管部门批准,将了望楼和铁堡拆除。
1963年营口西炮台遗址被列为辽宁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。 
1991年在对营口炮台进行清理工作中,发现了铁炮、炮弹,洋枪子弹、铁、石筑墙夯具,青砖、柱础、滴水、瓦当、瓷罐、瓷碗、瓷盘、瓷匙、銮铃等文物近百件和原来的房址遗迹。
2006年5月,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现况  
营口西炮台过战火的洗礼和百多年沧桑,至今仍保存完好。现遗址内建有陈列馆和兵营,复原炮台一座炮台遗址就其原貌及四周自然景观保护,在全国同类炮台中尚属首位,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营口市著名旅游景点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 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417-2833337 13050601110 传真: 邮箱:573976664#qq.com
地址:辽宁省营口市渤海大街西39号 清华路文化南里健生小区 邮编:1150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营口在线网站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